发布日期:2023-12-27作者:世界杯预选赛买球校友会浏览次数:
12月27日,阿里巴巴达摩院正式公布2023年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15位青年学者获奖,每人将获得由阿里巴巴公益专项支持、可自由支配的100万元奖金。物理学院2011级天体物理专业博士校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陈孝钿入选。
《中国科学报》对陈孝钿进行了专访,以下内容来自于《中国科学报》,记者赵广立。
陈孝钿
34岁,湖北荆州人,世界杯预选赛买球天体物理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
他把女友哄成科研伙伴,去看那里的星星不“眨眼”。陈孝钿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专业读书时,活成了小学作文本里的自己:痴迷于恒星物理,一有时间就跑到学校的望远镜那里“观天象、数星星”。那时他不仅有望远镜这个“伴侣”,还有自己的初中同学、学财务专业的女友。女友爱屋及乌,渐渐也喜欢上了天文;后来考研时,经不住他不停地劝说和“哄骗”,转专业到天文专业,并最终成了陈孝钿的研究伙伴。
仰望星空的陈孝钿也有“迷失”的时候——在他读博的前两三年,传统的恒星物理领域研究已相对成熟,很难再找到一个有价值的新方向。要不要换个热门的方向?我的未来在哪里?他陷入了迷茫。正当此时,一封国际来信启发了他。发信人是天体物理学家、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当•里斯,他主动来邮向陈孝钿请教“造父变星”的位置。这正是陈孝钿的研究方向,造父变星后来被称为天文学家的“量天尺”,但在当时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并不太受关注。收到亚当•里斯来信,陈孝钿第一反应是诧异:“诺奖得主怎么会关注这个冷门研究方向?”这其中一定有门道!他花了很长时间去搜集各方面的文献,发现恒星物理虽然非常传统,但可以把恒星利用成工具,用于丈量宇宙。而丈量宇宙,无疑是非常有价值、非常前沿的方向。但是要从数以亿计的星空里准确找出造父变星,不仅需要大数据处理,还要天文学家靠肉眼仔细分辨,然后做人工标注。这是个并不轻松的工夫活儿。有了目标,陈孝钿便不觉枯燥。他把与造父变星可能有关的近百万张星空图片看了整整两遍,每天看两三万张,整整看了两三个月。2018年,陈孝钿等人发布了第一个红外全天变星星表,表中包含了1339颗造父变星。次年,基于这个星表,陈孝钿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发文,发布首张银河系恒星盘三维全貌图。这张图显示,银河系恒星外盘存在惊人的“翘曲结构”,换句话说,银河系并非像一个圆盘,而有点像一块薯片。这一刷新传统认知的结果,引起了全球关注。他的这篇论文,也被评为“2019年全球百篇最具社会影响力论文”。
2023年,陈孝钿进一步改进“量天尺”,让其更简单、更准确。除了利用造父变星来测距,他还建立了一种针对天琴座 RR 型变星的测距方法,借此成功绕开金属丰度这一主要障碍,让上百个星系或矮星系的高精度测距成为可能。“我希望从百光年到百亿光年,都能实现宇宙的高精度测距,最终得到宇宙的三维导航图。”陈孝钿说。这些备受关注的天文学发现背后,离不开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天文台址——冷湖赛什腾山。这里海拔4200米,方圆百里都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却是一流的天文观测平台。“当时世界上三个世界级的天文台都位于西半球,这就意味着如果在西半球的白天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当地的大型望远镜都没法观测,因此迫切需要在东半球找到一个好的台子。”陈孝钿说,2018年,他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的带领下来到冷湖,一下子就被这里的星空所震撼。“天空中的天体密密麻麻、形态各异,还有很多流星划过,这是在东部城市不可能看到的。”更让大家惊叹的是,冷湖的大气非常稳定,星星在这里不会“眨眼”,非常适合天文观测。原本不毛之地的冷湖,成了陈孝钿和团队的幸运之地。为了推动冷湖天文台的建设,他们逢山开路、肩挑背扛,把监测设备一点点搬到冷湖。有了基础,陈孝钿常年在青藏高原的无人区里进行观测、调试,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至今已有几百个夜晚与冷湖相伴。现在冷湖已经落地12个天文望远镜项目,规划建设43台望远镜,其中4台已建成,其中包括陈孝钿所在团队负责的SONG望远镜。“我希望把SONG望远镜一直维护下去,直到我退休。”陈孝钿说,自己是个保守的人,心愿不多,一辈子只想做天文研究这一件事,把恒星物理弄清楚,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关于达摩院青橙奖
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是阿里巴巴集团于2018年设立,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主办、阿里巴巴公益出资支持、面向对科技进步有关键推动作用的中国青年学者颁发的纯公益性奖项。奖项旨在深度发掘和大力支持国内全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有潜力在未来取得突出成就,成为科学研究中流砥柱的青年学者。获奖者每人获得100万元(税前)人民币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