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萃英"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八期
物理学院"萃英"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八期
7月20日下午,“萃英”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八期在物理学院举行,虽然已经是放假前夕,沙龙仍然吸引了来自物理学院以及兄弟学院的不少同学。本次沙龙的主讲人是北大物理00级已毕业的校友赵轶。赵轶04年毕业之后,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内科研表现出色,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其中一篇更是发表在国际顶级物理学术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从传统的加密技术以及国际流行RPA算法,到基于量子态不可克隆的量子加密原理,赵轶用幽默浅显的例子,深入浅出的把量子信息加密这个前沿话题给大家做了阐述。谈到实验工作,他提出目前量子通讯系统中最大问题在于单光子源的制造,而替代的方法却引入了不安全性。最终的解决办法归于“诱饵态”的提出和实现,在实验上,他们的工作小组首先在世界上实现在60公里光纤的信息的安全传输。
沙龙不仅吸引了物理学院,信息学院的同学,还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暑期来北大访问的研究生。沙龙上大家交换了想法,解决了疑惑。整个讨论氛围十分热烈,时时迸出交流的火花。最可贵的是,本次的沙龙引起了信息学院相关课题组的注意,为北大和国际上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奠定了平台,提供了契机。
点击以上图片可见更加清晰显示
"萃英"研究生学术沙龙第八期资料
主 讲 人:赵轶(物理学院00级本科校友)导 师:Hoi-Kwong Lo研究方向:量子加密通讯报告题目:量子通讯中的诱饵:让窃听者原形毕露沙龙时间:7月20日 下午4:00沙龙地点:物理大楼中212赵轶科研简历:世界杯预选赛买球00级本科生,04年毕业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而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读研究生,跟随导师Hoi-Kwong Lo从事量子加密通讯方面的实验研究,两年内发表学术论文三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项工作发表在顶级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另一项工作被06年国际信息论年会收录,并受邀请在此次大会上面发表学术报告。
发表论文:
Y. Zhao et. al., Phys. Rev. Lett., 96 070502 (2006) 引用10次
Y. Zhao et. al.,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ISIT) 2006 (IEEE, Seattle, 2006) pp. 2094-2098
X. Ma, B. Qi, Y. Zhao, and H. –K. Lo, Phys. Rev. A., 72 012326 (2005)
报告摘要: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通讯的安全性,并发明了许多加密手段。目前最流行的加密方法是基于大质数分解的RSA系列算法,这些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基于计算复杂性假设,但随着计算机速度的飞速提升,以及非传统计算机的提出与初步实现,这些传统加密手段的安全性越来越弱。
量子通讯是一种全新的加密通讯手段。它不基于任何前提假设,其安全性源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并已得到严格证明。
量子通讯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最前沿,当前最大传输距离已经达到了175公里(通讯光纤),而且某些型号已经实现了商品化,在金融、外交、军事等对安全性敏感的领域受到了高度重视。
目前量子通讯系统最大的问题是单光子源的制造十分困难。在实际系统里通常使用强烈衰减的激光源代替,而这种替换是存在安全漏洞的,会使窃听者有机可乘。“诱饵态”的提出是量子通讯的一次飞跃,能够保证基于激光源的量子通讯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有望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上,我们最先实现了诱饵态,并在60公里光纤上取得了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