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江颖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关于二维近藤晶格的研究成果
近藤晶格是凝聚态物理教科书上一类很典型的强关联电子体系,它通常由金属母体中周期性密集排列的磁性原子构成。这些磁性原子的局域磁距与金属中传导电子之间存在着近藤相互作用(交换作用),使得围绕磁性原子的传导电子的自旋反平行极化,从而屏蔽磁性原子的磁矩。近藤晶格体系具有很多奇特的量子物性,包括:各向异性的超导电性、近藤绝缘性、量子临界点、非费米液体行为等等。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对近藤晶格体系的奇异物性研究了三十多年,但至今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物理图像。近藤晶格体系的复杂性源于近藤效应、长程相干性和磁有序之间的竞争和关联。周期晶格的长程相干性如何影响近藤屏蔽效应一直以来是近藤晶格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当体系维度降低时,量子限域效应使得电子-电子之间的关联大大增强,近藤效应与周期性晶格之间的内在关联将会更加显著。
|
图1.(A)和(B)二维氧分子晶格的高分辨STM图像(偏压:0.5V),其中(B)为(A)的放大图;
(C)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氧分子在表面的吸附构型;
(D)氧分子晶格的dI/dV和
d2I/dV2谱线,近藤共振态的存在导致费米能级附近的微分电导被抑制。
|
最近,世界杯预选赛买球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江颖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Wilson
Ho教授等合作,巧妙的把顺磁性的氧分子(自旋为1)沉积到处于低温(10K)的金衬底上(Au(110)-1x2),通过氧分子的自组装生长出了二维长程有序的自旋晶格(图1A-B)。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谱(STM/STS),原位的对这种二维自旋晶格的结构和电子态进行了表征,发现晶格中存在着很强的近藤共振态(图1D)。通过对近藤共振态的空间分布进行原子级分辨成像,研究人员发现周期晶格的长程相干性使得氧分子晶格中同时存在着两种近藤屏蔽效应:空间离域的近藤屏蔽和分子间局域增强的近藤屏蔽(图2)。其中前者表明相干近藤态的形成,而后者则源于最近邻氧分子的近藤云之间的杂化效应。为了理解氧分子近藤晶格的基态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江颖教授还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Ruqian
Wu教授合作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SP-DFT),为实验结果的解说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
图2.(A)和(C)氧分子晶格的高分辨STM图像(偏压:0.1V),其中(C)为(A)的放大图;
(B)和(D)在获取STM图像(A)和(C)的同时得到的近藤共振态的空间分布图像;
(E)在三种不同的氧分子晶格上得到的dI/dV谱线;(F)氧分子晶格的相干温度、近藤态强度与晶格常数的函数关系。
|
该研究工作是国际上首次利用磁性分子来合成低维近藤晶格,并在实空间中揭示了近藤效应和周期性晶格间的内在关联。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近藤晶格的各种奇异量子行为。同时,该工作也为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的量子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工作以
Report的形式发表在7月15日出版的Science上,江颖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Science的两位审稿人对该研究工作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工作无论是科学发现还是实验技术方面都非常出色,并指出该工作为近藤晶格体系的核心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答。8月4日出版的Nature
Nanotechnology在“Research Highlights”栏目中以“Up close to the Kondo
effect”为题对该工作进行了重点报道。
该工作得到了世界杯预选赛买球985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附:
文章链接: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3/6040/324
相关报道:http://www.nature.com/nnano/journal/v6/n8/full/nnano.2011.133.html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3/6040/twis.full
江颖教授简介:江颖,男,世界杯预选赛买球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博士生导师。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2007年为德国尤里希研究所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访问学者。2008年到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UC, Irvine)
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被聘为世界杯预选赛买球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助理教授、副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PRB,
APL等著名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为Physical Review B,Modern Physics Letters
B等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包括德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真空学会年会、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中国物理学会年会等)。美国物理学会、真空学会会员。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来致力于超高空间、时间和能量分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研究单分子和低维纳米结构的电、声、光、磁等特性,以及相关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当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将超快激光引入到扫描隧道显微镜,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的超高空间分辨,在亚纳米尺度研究各种非平衡超快动力学行为。研究组主页:http://icqm.pku.edu.cn/LabJiangYing/home.html